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中心 > 大师风采

大师风采

雕刻大家陈忠林

2023-06-08

陈忠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艺术分会副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吴中区民间工艺家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吴中“工匠”优秀技能人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市专家服务民生工程特聘专家。陈忠林为苏州市紧缺人才(红木雕刻),获苏州巿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陈忠林1957年生于苏州东山镇,自幼酷爱绘画、雕塑和雕刻艺术。1980年起,他师从著名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远义先生(陈独秀侄子)学雕刻艺术,还先后学习了素描、水粉、油画、篆刻。吴县雕刻厂那段岁月,为他在“苏作”红木雕刻技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性格。

 

陈忠林专攻仿古木雕、象牙雕刻、红木雕、紫檀木雕及彩绘仿古木雕,经几十年磨练,形成了自己的雕刻艺术风格。他擅长采用立雕、透雕、镂空雕、平面雕、踏地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尤其是在紫檀木雕、彩绘和仿古木雕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独树一帜,成为当今雕刻艺坛的佼佼者。

 

陈忠林创作的紫檀笔筒在同行业中堪称翘楚。他雕刻的笔筒以仿古为主,包括了花卉、人物、山水等题材。紫檀十分坚硬,不易运刀,陈忠林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专门特制了几十把各式各样的刻刀,只为达到工艺上的尽善尽美。在技法上采用传统的浮雕、踏地雕等“苏作”木雕工艺,将“苏作”木雕“精、细、雅、丽”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他将个人的艺术气质融入传统的技艺中,匠心独运,卓尔不群,既体现了传统紫檀木雕的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

 

凭借着精妙的传统技法与个人的独特风格,陈忠林的紫檀雕刻以笔筒为起点,逐渐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地。“吉祥如意、鸬鹚荷花、一团和气、雄鹰展翅”等一批平面和立体的紫檀作品在全国和省一级的展品会上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好评。他创作的紫檀挂屏“荷塘风情”以完美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一副江南水乡的写意图画,古雅中透着灵动,隽永而又清新。这件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工艺博览会”上,被评委一致看好,一举夺得金奖。几近式微的传统技艺,在继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所有木雕技艺中,最难的要数彩绘仿古木雕。它工序繁多,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画稿、泥塑、凿坯、扦光、画彩、贴金、补色、擦灰、布擦等近三十道工艺。上色的同时避免开裂,做旧的同时又要自然,风化和剥落要有层次,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尽管彩绘仿古木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大多数雕刻者对它总是望而却步,它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到了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的境地。

 

欣赏陈忠林的彩绘仿古木雕总是有浓浓的古意扑面而来,那惟妙惟肖的金刚、菩萨、罗汉生动洒脱,气度雍容,仿佛带着灵魂,穿越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矗立在你的面前。那种感受用一个词形容应该是“震撼”。他早年创作的彩绘木雕四大金刚,销到英国创汇后来辗转到达台湾,若不是陈忠林本人在台湾巧遇到自己的作品,那位台湾收藏家恐怕还要把它们当做清代的木雕作品珍藏。他创作的仿秦陵铜车马,是按照来源的尺寸1:1仿制出来的。这个历经2年时间完成的作品和秦始皇陵展出的铜车马如出一辙,不但形神兼备,甚至仿作中马的缰绳可以飘动,车轴可以转动,车门可以开关,令人拍案叫绝。该作品如今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81027日,陈忠林受邀出席了由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和安徽盛世金元非遗商城联合举办的“大师之夜”文化盛会。从四大金刚到看门罗汉、秦陵铜车马、仿南宋彩绘观音、仿甪直保圣寺罗汉,陈忠林创作了许多彩绘仿古木雕的精品。一路走来辉煌而又寂寞。他坦言,如今彩绘仿古木雕从艺者越来越少,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仅靠个人和民间团体的努力很难挽救它终将失传的命运。同时,陈忠林也指出,仿古彩绘木雕并非没有市场,它缺少的是宣传和开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多方的努力,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

甘文非遗传承中心 | 中心公告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交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