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鸿,1937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师从顾景舟大师。58年来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
沈遽华,1939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宜兴鸿成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美术师。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
江苏宜兴,李昌鸿博物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工作室显得十分朴素,两张金丝楠木案台,几个塞满制陶工具的柜子。盛名享誉海内外的当代紫砂壶泰斗李昌鸿夫妇在这里完成了很多的可以写进历史的巨作。这个简陋的工作室,见证了李昌鸿夫妇相濡以沫的半世情缘,记录了一代中国紫壶大师的诞生……
1984年,由李昌鸿设计、沈遽华制作的《九头竹简茶具》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1989年李昌鸿夫妇合作“九龙组壶”荣获香港锦锋杯创作设计一等奖;1992年李昌鸿夫妇合作“孔雀茶具”荣获中国淄博国际陶瓷艺术作品展评大奖;1999年《提梁圆壶》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2001年李昌鸿夫妇合作《仿宋提梁壶》获停放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01年李昌鸿创作的《青玉四方》茶具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李昌鸿新作《母与子》方壶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华艺杯”银奖,同年《一衡茶具》(九件)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8月作品《玉柱茶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2002“华艺杯”铜奖;2002年12月李昌鸿夫妇合著《紫田耕陶》、《紫苑笔谈》印刷出版;2005年合作“福禄寿三星提梁”获中国轻工业联合总会在上海举办的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2007年合作《五朝文化》组壶获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光博览会金奖;2008年合作“五行组壶”荣获轻工业联合总会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花篮提梁”荣获轻工业联合总会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合作“雍容”、“华贵”荣获2010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2010年作品“学士壶”荣获轻工业联合总会第十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
李昌鸿夫妇为人厚道,谦虚好学,师德高尚。工作之余喜欢习字作画,钻研紫砂理论,培育新人,传授技艺。李昌鸿早期与顾景舟、徐秀棠合编《宜兴紫砂珍赏》;与唐伯年、叶龙耕合编《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的研究》等多部书籍;2002年编写《紫田耕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李昌鸿夫妇从艺的主要创作精品及理论研究,对后人的学习很有启发。李昌鸿先后发表了三十余篇有关紫砂艺术研究的论文,理论功底扎实,有独到见解,对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的研究,紫砂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鉴于对紫砂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业绩载于英国剑桥1997年名人录和国际名人录。201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2018年10月27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遽华夫妇应邀出席了由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和安徽盛世金元非遗商城联合举办的“大师之夜”文化盛会,并带来了参展作品紫砂陶艺《东陵甜瓜壶》《辛卯壶》。李昌鸿沈遽华夫妇的作品讲究造型结构和线型装饰,创作的新品构思新颖、形制敦厚朴雅,以紫砂光素器见长,注重器皿整体造型的神态及气势的刻划和表现。在紫砂花器方面,沈遽华曾随施福生老艺人学习花器半年,在花器上仿自然花果、虫草、藤木、枝叶,经梗化装饰表现更添情趣。
沈遽华感言:我与先生李昌鸿,在上世纪50年代共同走上了紫砂艺术道路,拜师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门下学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紫砂艺徒、首届紫砂接班人。恩师对紫砂艺术的执著和严谨、对紫砂文化的推动和弘扬、对紫砂人才的培育和教诲,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俩的紫砂人生。近60年的从艺历程,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往事和曾经的足迹。半个多世纪的紫砂春秋,经历了辛酸苦辣和甘甜香醇、起起落落和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昌盛。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感谢恩师顾景舟及其他师辈艺人的培养和教诲;感谢领导、同事和各界朋友的长期支持和关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