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远处看紫砂,它是一具风雅、闲适的茶器;走进壶门才知道,那壶中,有蹒跚学艺的艰辛,也有无人问津的寂寞。心如水,志于道,李群从学艺那天起,就决心把父亲李昌鸿大师的本事学到手。十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他才知道,在紫砂的学问上,每走出一步,都必须付出十倍的心血。
李群,196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美国英特尔大学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博士,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监事。
李群还是美国英特尔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兼职教授、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视觉职业学院设计系兼职教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产业教授。2005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尊师重教、促进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人、宜兴市非遗传承人。2006年被评为“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2009年主编并出版《紫砂文史珍集》一书,多次发表专业论文、并取得多项专利,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龙的传人茶具》荣获1999年共和国50周年艺术作品展评一等奖。作品《如意茶具》荣获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上海艺博会“艺术精品展”银奖。同年被评为“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作品《汉风担梁壶》荣获2001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祥鼓壶》荣获2002年中国轻工联合会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精品展”金奖。作品《曼生合欢》等多件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李群,字一鸣。1982年起从事紫砂工作,1988年毕业于江苏省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从小受到家庭紫砂工艺的熏陶,在父亲李昌鸿、母亲沈邃华的家传严教之下,专研紫砂陶的造型制作和创作设计。陶刻之余钻研泥绘嵌金银丝,屡有新作发表。作品具有文化底蕴丰富、做工严谨、文人韵味浓厚的制壶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倍受海内外收藏家的珍视。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国家级刊物,是当今紫砂行业中青年的代表人物。
李群极为重视制壶的工具。独特的紫砂工艺,工具林林总总,眼花缭乱,仿佛冷兵器时代的枪械库。每个人的手势不同、状态不一,工具自然不会完全一样。李群的制作工具,特别讲究材质、强调实用和收藏。他收藏的工具不下百种,且都能准确报出它们的名字和作用。李群把玩着工具笑称:“时间久了,那些工具都成了珍藏。”李群对紫砂泥的要求也极高。他熟知泥性,在李昌鸿大师的指导下,坚持自己采泥。“要用最原始的自然风化的方法,让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褪去紫砂的火气。”李群的壶,如同他内心的原色,静美纯净,色调沉着,肌理丰富,意趣无穷。
2018年10月27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李群受邀出席了由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和安徽盛世金元非遗商城联合举办的“大师之夜”文化盛会。李群觉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表面到内涵,从物质到精神,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传统紫砂“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现状,其生命力和社会的辐射力是有限的,要靠社会上的能人志士的参与和艺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其紫砂陶文化源远流长,越发光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