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中心 > 大师风采

大师风采

紫砂陶刻大师厉上清

2023-07-21

厉上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入室弟子,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太湖陶刻研究院(国内首个专业研究陶刻的机构)执行院长,宜兴市陶刻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重意境,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第一位将“乱刀刻法”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诸多作品曾被国内十几家艺术媒体收录或连载,国家大型收藏月刊也曾对其人其艺做过多次专门报道2012年春,《收藏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佛门陶刻家厉上清”;2012年夏,《陶行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刻刀下的精彩人生——厉上清”。2013年春被陶瓷行业协会授予“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鸟》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秋水》云南省博物馆收藏。《荷香》、《松溪清隐》文化部中外首工美术馆收藏。《溪山小隐》获中国紫砂装饰大奖赛金奖。《山居图》获省艺博杯银奖(系陶刻类最高奖)。《松荫六月凉》获市书协陶刻艺术作品展一等奖。《吾居摩天之处》获文化部《收藏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金奖。《清隐》获中韩文化交流展评金奖。

 

厉上清1979年生于山东日照,在齐鲁寒窗九年后,负笈河北,求艺于石家庄美校,继而游学江苏。1995年和紫玉金砂“执手”结缘,“摸爬滚打”、磨练技艺、坎坷艰辛、锤炼心智,命运不负失志不移者,数年间紫砂陶刻已渐崭露头角。

 

紫砂陶刻与传统书画艺术血脉相通、骨肉相连,陶刻家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取向、感悟和努力,决定其陶刻的基调和品格。厉上清对“乱刀法”深入堂奥、探得骊珠,在山水和花鸟陶刻上着力尤深,壶底生风、刀下生辉。首先是“刀韵”华滋,可现“五色”。书画借助毛笔宣纸实现水墨交融,“墨分五色”,陶刻则借助刀法的变化实现“刀分五色”。厉上清陶刻“一刀”铺底、“乱刀”点染,“无法有法”、“有法无法”、“法外有法”,似有轨迹可寻,却无规矩可觅,刮、削、点、剔等数法并用,浓淡枯湿的“刀韵”尽显笔墨之意。

 

厉上清的陶刻不拘一格,在传统刀法和“乱刀法”中,从心所欲的自如“游走”,倾情演绎“小道”之技的“客观”魅力。厉上清善于在“文人味”、“书卷气”的主流审美平台上渲染个性色彩,特别在茗壶陶刻上追求清越的意境、清润的意韵、清朗的意趣,如:“风起林间”壶,数杆竹摇、小鸟悚然,将风之初起的微妙情趣表现得入木三分;“无题”壶将奇石小鸟置于壶体底部当下大片空白,小鸟仰空而鸣,将无限诗意引向壶外;这些题材虽平常却清新,具有“这一个”的不平常风采。厉上清在刻绘上用笔、用墨的高超体现,跃然陶上。

 

他的作品重意境,初始秀气,后一改为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所使用技法以线为主,以刻为本,陶刻一体难度极大,并极具个性化。作为当代宜兴工艺美术陶瓷的延续者和传承人之一,作品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迎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他传承经典并力图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地域文化特征。其技法受其恩师鲍志强的影响,源于对生活中自然界山石树木纹理的深刻理解及对书法艺术线条表现意义的心摹手追。推崇石涛“线乃万法之根本”的观点,认为“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条了不起的“命脉”,并为完善自己个性化艺术语言而锲而不舍地努力着。

 

20181027日,厉上清应邀出席了由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和安徽盛世金元非遗商城联合举办的“大师之夜”文化盛会。厉上清紫砂壶传统造型和时尚文化元素相融合,既有雄伟劲直、豪放雄浑的阳刚大气之美,具柔婉幽远、飘逸含蓄的阴柔纤细之恬静。作品以其“圆”、“稳”、“匀”、“正”的艺术风格和“色泽自然素雅、器形古拙和谐、气韵灵动高贵”受到文人雅士喜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

甘文非遗传承中心 | 中心公告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交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