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苏州地区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光福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光福核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散文《核舟记》记述了明天启年间常熟王叔远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出《东坡游赤壁》的场景,被惊赞为“灵怪之材”。清代乾隆初年,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同样用桃核雕刻了《东坡游赤壁》,他在小船上增雕了船工,被当时称为“鬼工”。
中国传统核雕技艺,主要以橄榄果核为材料,橄榄核来自广东一带的“乌榄”品种,质地硬而细腻。有了好的材料才能制作出好的工艺品。苏州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中国微雕杰出代表。
光福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个系列: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一般有四个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中国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孙兴轶,山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喜欢画画,国画、水粉画都很擅长。自幼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1997年开始制作烫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艺10余年,因为酷爱橄榄核雕刻,来到苏州拜师于核雕名家邓建学,开始了橄榄核雕刻艺术生涯。经过自已的刻苦钻研,已经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2018年10月27日,孙兴轶受邀出席了由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和安徽盛世金元非遗商城联合举办的“大师之夜”文化盛会。当前,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大批具有高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因失去市场而逐渐消亡,许多民间艺术因为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亡则艺绝,保护民间艺术任务迫在眉睫。本次活动希望通过大众影响力对艺术家们的“艺人精神”进行弘扬和传播,引动大众对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的关注,助力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的拯救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